[摘 要]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面临五大问题: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项目立项后实施过程缺乏监管、项目经费入账手续繁杂、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使用不符、统计决策无数据支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合同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统计报表、系统数据设计方面提出高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清华大学实施并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高校; 科研; 项目管理; 系统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化,政府、社会、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科研经费绝对数量迅速增加,高校科研项目呈现出项目类型越来越多、合同金额越来越大、执行周期越来越长、财务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高校作为项目依托单位,一定要肩负起指导、监督、管理的责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机制,管好项目用好经费,这对保障高校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代写。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采取的是项目负责人审批、科研院和财务处共同负责管理监督的机制。目前由于高校科研院与财务处管理制度不顺畅、分工不明确,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必要的共享平台,数据缺乏有效的组织,散落在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难以加以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造成科研项目管理和财务经费管理脱节。科研院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跟踪项目进展、组织结题验收等,工作侧重于争取项目的数量、经费和级别,忽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侧重于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核算,忽视科研资金的筹集、拨入、耗费等过程。如何妥善处理高校改革发展中科研与财务的关系,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是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
1.2 项目立项后实施过程缺乏监管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包括项目前期立项管理、中期在研管理和后期成果管理。目前许多高校只重视初期立项,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普遍放在对项目合同审查和申报等方面,缺少中期检查,尤其是对项目完成情况和效果没有后期跟踪,对项目立项后的实施过程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如果对项目的实施和经费使用缺少监管措施,将不能实时发现项目经费使用与合同规定的偏差,无法及时帮助项目负责人进行调整;将可能出现项目拖拉无法按进度完成的现象;将可能出现某些不负责任的老师拿到科研经费后应付了事,对合作方利益造成损失,影响学校社会形象的现象。
1.3 项目经费入账手续繁杂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它贯穿于项目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科研项目合作多元,经费管理办法种类各异,这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部分科研经费通过财务处直接入账,部分经费通过科研院进行划拨,流程复杂手续繁多,不仅造成老师在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来回跑路和盖章,科研经费在从学校账户到实际下拨到教师项目账号的时间间隔长等问题,而且还会因为科研数据与财务处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在项目接受相关部门审计时造成更多的麻烦。
1.4 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使用不符
目前有很多项目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没有认识到严格经费管理、合理使用经费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把项目预算编制看作是得到科研经费的必要手段,许多预算都是在拍脑袋的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就造成经费申请到了,但一些必要的正常开支却因事先未编入预算而无法在该项目报销核算的状况。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使用情况严重脱节非常不利于课题的开展。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预算大多是在项目进行审计或结题时才对其所有的经费和对应预算进行核算,这种滞后性的管理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使用不符的直接原因。
1.5 统计决策无数据支持
科研活动的发展和丰富给高校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对科研统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手工汇总的纸质化阶段,统计工作往往是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各院系二级管理人员手工整理完成。这种传统的手工统计效率低且极易出现错误,统计人员对统计对象的认识不同、量化标准不一,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这种滞后的统计时效性很差,统计内容缺乏前瞻性,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数据,无法为各级领导的有效决策和学校科研发展的提前布局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纸质化的科研统计材料不仅会增加档案管理的强度和难度,也不利于单位、个人的查阅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