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对内部控制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完善给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使企业能够更顺利的成长。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主要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将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现代化经营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表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对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规范会计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很薄弱,单位内部控制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未能有效实现。大多数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不是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从现有的规章制度中摘抄,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阶段。制度设计不科学、岗位分离不合理,起不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内部控制缺乏使用性和可操作性,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并未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如大股东操纵,董事长与总经理重合,独立董事与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有效的约束、监督与激励机制尚未完成。
一、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环节
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部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持冷淡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部控制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而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部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二)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控制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三)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