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造成粮食损失1000吨。事故是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短路打火引发的。这让我们想起那句老话:“防患于未然。”一个“防”字此刻重若千钧,却需要责任心来支撑。而责任心要像流动的水一样,灌满每一个管理环节的空洞。
责任心的源泉是文化认同。正如惺惺相惜的朋友才弥足珍贵,文化相融才能让员工紧紧跟随企业的脚步。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强行推广企业文化,强迫员工记忆,引起员工不满,但很少有企业思考如何让员工与企业心息相通。
实际上,文化融合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支点:一是要奉行不成文的自然法则。虽然企业文化五花八门,但是基本的准绳却是正义、仁爱、宽容和公平。即便我们难以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但是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敏锐地感受到这点。如果企业风气不正,不管口号多么漂亮,员工都会厌恶,何谈付出责任心?二是高层管理者要身体力行。企业高管的每一个行为细节都是被关注的,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手电筒文化”难以让员工认同。这样的企业文化不管如何花哨注定只能是“伪文化”,员工责任心从源头就已断流。
责任心的另一个源头就是“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员工不会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共命运,也不会与一个没有职业前途的单位同呼吸。企业效益低迷,前景漆黑一片,只会是家贫万事哀。而这种丛林法则的结局必然是树倒猢狲散,没有员工会为没落的企业倾注责任。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说:“员工最初都充满活力,全心全力地渴望出人头地。”但是,多年后大多数人都失掉了企图心、使命感。圣吉认为,如果企业没有帮助员工创建和持续保持一个适合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目标的话,员工就觉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毫不相关,责任心缺失就不奇怪了。
可见,只有文化的高度认同、利益的高度融合,才能让责任心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