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规模
1.1.1工程概况
××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县汉江中游右岸支流南河粉青河上,距××镇5Km,距河口102.4Km.工程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库区航运的综合利用效益,工程为大(二)型。水库正常蓄水位315.00m,总库容达2.69亿m3,电站装机容量60MW,年发电量1.792亿kW.h.
××水电站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右岸引水式地面厂房等组成。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本标段的主要建筑物为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畈垭口中,两侧地势平缓,地面高程300~340m,天然边坡约1:2.溢洪道由引渠、闸室段、泄槽段和挑流鼻坎段4部份组成。
1.2施工条件
1.2.1水文
根据坝址径流特性资料,全年可分为“枯、平、洪”三期:一般11~3月为枯水期,4~6月为平水期,7~10月为汛期。主汛期7~8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42.8%;枯水期上游来水量减少,靠地下水补给,流量明显下降。
1.2.2气候特征
××地区属副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据××县气象站记载:月平均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5.5℃,年平均气温15.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多年平均风速16m/s.
多年平均降雨量921.5mm,最大年降雨量1197.0mm,最小年降雨量711.1mm,一日最大降雨量158mm.多年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1mm日数134.1天,大于或等于5mm日数47.7天,大于或等于10mm日数28.9天,大于或等于25mm日数6.5天。土建工程在日降雨量小于5mm的雨天施工,年平均有效工作日数319天。
1.2.3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建筑物布置在地形相对平缓的阶地槽谷段,沿溢洪段总体地形是南、北段高、中间低,东边高西边低。地表高程进口段315~320m,往下槽谷中部相对较低,为300~310m,挑流鼻坎段310~316m.
溢洪道部位基岩仅沿沟零星出露,绝大部分为第四纪冲积层所覆盖,第四纪地层具二元结构,属二级阶地,上部为粘土层,下部为砾石土、砂砾石,厚度1.5~16.5m,南部大畈村房屋附近较厚,朝北逐渐变薄,冲沟东部较厚,靠近冲沟逐渐变薄。
引渠基础坐落在基岩上,开挖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粘性土、砾质土、基岩风化层,最大边坡高度达到30~40m.
闸室段基础坐落在基岩上,SZK18钻孔揭露情况表明,上覆盖层厚6.4m,其中上部4.7m为粉质粘土,4.7~6.4m为砾质土、砾石土,6.4~15.1m为强风化页岩,15.1~15.9m为一断层破碎带,其下为弱风化页岩。
泄槽段建基面为弱风化基岩,上覆第四纪地层较薄,从6.4m逐渐减至2.5m,局部段全部为基岩,因此泄槽边坡主要为岩石边坡。
1.2.4施工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坝址右岸有××镇至大畈的简易公路,可通行轻型载重汽车,与永久上址公路结合扩建后与右坝肩施工道路连接,左岸有石花镇至房县途经坝址下游约2km的国防公路通过,与此国防公路相连已有简易公路。
从坝址至××镇现有一条约5.6km、宽约3.6m的乡村简易公路相通,是工地唯一的对外交通的必经之地。
工程所在地通过××镇向外辐射的主要公路有:西至十堰市160km;南至××县城28km,至宜昌250km;北至石花镇74km,与襄渝铁路相连;东至襄樊市160km,与焦枝、汉丹铁路相连,××至武汉公路里程493km;公路转铁路则为公路74km、转铁路390km.施工期的一切外来物资均由上述公路运进。
……
详情请下载附件:湖北某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责任编辑: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