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当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
22、衬砌背后排水及止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或暗沟和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时,应根据隧道的渗漏水情况,配合衬砌一次施工。
2)衬砌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
3)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施工应优先用无钉铺设。
4)衬砌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应牢固,防止偏移,提高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23、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孔后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
24、小导管注浆支护的一般设计如下:钢管直径30~50mm,钢管长3~5m,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100~15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5°~15°,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
25、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空隙,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
26、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案例
1)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
2)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
3)在黏土层中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
4)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27、管棚超前支护加固地层主要适用于软弱、砂砾地层或软岩、破碎带地段。管棚由钢管和钢拱架组成。其中长度小于10m称为短管棚,10~45m的钢管称为长管棚。纵向两组管棚搭接的长度应大于3m,在管内辅以灌浆效果更好。
28、一般在下列场合采用管棚超前支护:
1)穿越铁路修建地下工程;
2)穿超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
3)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
4)隧道洞口段施工;
5)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6)特殊地段,如大跨度地铁车站、河底、海底的地下工程施工等。
29、管棚一般选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入土端制作成尖靴状或楔形。
30、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设置管棚基地→水平钻孔→压入钢管(必须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注浆)→管棚支护条件下进行开挖。钢管的打入随钻孔同步进行,接头应采用厚壁管箍,上满丝扣,确保连接可靠。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