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
(1)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用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
(2)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3)抗震设防烈度,为了抗震设计,国家按规定批准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表示超越8度的概率为10%左右。
20、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抗震设防烈度的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
21、我国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1)当遭受低于抗震设防烈度时,不受损坏、不需修理(小震不坏);
(2)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
(3)当遭受高于抗震设防烈度时,不倒塌、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21、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22、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1)抗震设计时,根据震害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进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进行建筑结构总体布量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概念设计可以使我们提高建筑物总体上的抗震能力。
(2)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开阔平坦密实是有利场地。不利场地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山嘴孤丘、陡坡河岸、采空区和土质不均匀的场地。
2)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
3)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4)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5)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6)非结构构件应与承重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以满足抗震要求。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