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
一、隧道施工的主要技术
1.新奥法:
2.传统的矿山法。
3.隧道掘进机法
4.盾构法:通过软弱含水层,特别是河底、海底,以及城市中心区修建隧道的一种机械。一次掘进相当于装配式衬砌一环的宽度。尾部可以装配预制管片或砌块,迅速地拼装成隧道永久衬砌,并将衬砌与土层之间的空隙用水泥压浆填实
5.明挖法:
6.盖挖法:
7.浅埋暗挖法:
8.地下连续墙:
二、山岭隧道施工技术
(一)山岭隧道的洞口、明洞与浅埋段施工技术
1.洞口施工
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连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2、明洞工程
(1)当边坡能暂时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作拱圈,再作内侧边墙。
(4)当路堑式明洞拱脚地层松软,不能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待起拱线以上挖成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筑两侧部分边墙,再做拱圈,最后做其余边墙。
(5)具备相应的机具条件时,可采用拱墙整体灌筑。
3,浅埋段工程
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当采用复合衬砌吼应加强初期锚喷支护。V级以下围岩,应尽快施作衬砌,防止围岩出现松动。
(3)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l倍洞跨。
(4)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等辅助方法施工。
(二)山岭隧道的洞身开挖施工技术
一般选择新奥法或矿山法施工技术。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
(三)山岭隧道的洞身衬砌施工技术
选择支护方式时,应优先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作为临时支护。
施作二衬时,应采用模板台车。
(四)山岭隧道的排水与防护施工技术
1.施工防排水
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洞内反坡排水时,必须采取机械抽水。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其钻孔的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应作详细记录,以便在衬砌时确定拱墙背后排水设施的位置。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井点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处理。
2.结构防排水施工
(1)衬砌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防水时,压浆地段混凝土衬砌达设计强度70%时,方可进行压 浆,如遇流沙或含水土质地层,不宜采用水泥砂浆作防水层;注浆地段衬砌背面宜用干砌片石回填紧密,并每隔20m左右用lm厚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做阻浆隔墙,分段进行压浆。压浆顺序应从下而上,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从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从 两端洞口向洞身中间压浆。
(2)衬砌的施工缝和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防水时,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刺破。
(3)复合式衬砌中防水层的施工: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