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
一、一般规定
1.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2.隧道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工作:
(1)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
(2)洞外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3、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具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按其使用规定要求进行。
4,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口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的精度以及两洞口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均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的规定。
5.隧道竣工后应提交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
二、洞内施工测量
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
2.特长隧道、长隧道及采用大型掘进机械施工的隧道,宜用激光设备导向。
5,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1。
6.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无误。
7.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200~500m为宜。
8.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为使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
四、竣工测量
1.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路线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水平宽度。
2.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200~250m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3.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应埋设一个,短于lkm的隧道应至少设一个,并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