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实际不平衡偏差不超过设计要求值。设计无要求时,其两端允许的不平衡重量最大不得超过一个梁段的底板自重。
7.悬臂浇筑前端底板和桥面的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设置,施工过程中要对实际高程进行监测
8.安装模板后,应严格核准中心位置及标高、校正中线。
(1)组装模板并校正中线、外模及框架的长度和高度应能适应各节段的变化。内模由侧模、顶模和内框架组成,应便于拆模和修改。
(2)如上一节段施工后出现中线或高程误差需要调整时,应在模板安装时予以调整。
(3)模板和前一节段的混凝土面应平整密贴。
9.安装预应力预留管道时,应保证管道联结紧密、管道定位准确。放置预应力管道时要注意和前一段的管道联结接头严密对准,并用胶布包贴,防止灰浆渗入管道,还应设置足够的定位钢筋,以保证预留管道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位置正确,线形和顺。纵向预应力管道用塑料波纹管时必须设置塑料内衬管,内衬管外径可比波纹管内径小3~4mm.定位钢筋的纵向水平间距不大于100cm,曲线段间距不大于50cm.
10.挂篮行走前要测定已完成节段梁端标高,并定出箱梁中轴线。当解除挂篮的后锚固后,挂篮沿箱梁中轴线对称向两端,每前进50cm作一次同步观测,防止挂篮转角、偏位造成挂篮受扭。
11.箱梁梁段混凝土浇筑,可视箱梁截面高度情况采用一次或二次浇筑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浇筑,梁段自重误差应在土3%范围内。
采用一次浇筑法,可在箱梁顶板中部留一窗口,以供浇筑底板混凝土,待浇好底板后立即补焊钢筋封洞,并同时浇筑肋板混凝土,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一次完成。浇筑肋板混凝土时,两侧肋板应同时分层进行。浇筑顶板及翼板混凝土时,应从外侧向内侧一次完成,以防发生裂纹。
当采用两次浇筑时,各梁段的施工应错开。箱梁分层浇筑时,底板可一次浇筑完成,腹板可分层浇筑,分层间隔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且应使层与层覆盖住。为缩短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可一次支立外侧模,内侧模分次接高,内模接高应待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同时做好钢筋的绑扎和预应力的定位、布设工作,然后浇筑肋板上段和顶板混凝土。其接缝除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处理外,还应采取如预埋型钢、预留凹槽等抗剪措施。
12.箱梁截面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若设计无明确要求,一般应按下列顺序进行浇筑:
(1)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从悬臂端开始,两个悬臂端应对称均衡地进行浇筑。
(2)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强振捣,对于高箱梁混凝土施工,可采用内侧模开仓振捣。
(3)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应注意对预应力管道的保护,浇筑后应及时对管道清孔,以利穿束。
13.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以加快施工速度,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一般加入早强剂或减水剂。混凝土梁段浇筑周期一般为5-7d,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收缩、徐变,应在配合比设计时按规范要求控制水泥用量。
14.梁段拆模后,应对梁端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加强接头混凝土的连接。悬浇梁段分次浇筑混凝土时,如处理不当,由于后浇筑混凝土的重力的影响会引起挂篮变形,导致先浇筑的混凝土开裂,因此应采取措施消除后浇筑混凝土引起的挂篮变形,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
(1)水箱法:
(2)混凝土一次浇筑法。
(3)浇筑混凝土时,可根据混凝土重量的变化,随时调整吊带高度。
(4)抬高挂篮的后支点法。
15.分期浇筑混凝土时,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应凿毛洗净,还应严格控制相邻两次混凝土浇筑的龄期差,一般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20d,同时应控制水灰比降低骨料温度,减少模板与混凝土间的摩阻力。
16.在每一梁段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风预报应停止施工,并使两悬臂端不得出现不平衡荷载,且应确保挂篮的牢固性。
1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进行养护,待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5%,并经过孔道检查、修理管口弧度后,即可进行穿束、张拉、压浆和封锚等工作。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