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教材知识点梳理(7)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6/20 13:38:00 阅读:323
聚划算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本条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点及主要原材料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一、构造特点

  (一)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瞢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剐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二)基层

  1.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两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面层

  1.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2.混凝土板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

  3.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因此,混凝土路面板的构造,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其刚性特点,使路面能承受车轮荷载,保证行车平顺;同时又为了克服其脆性的弱点,防止在车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开裂、破坏,最大限度提高其耐久性,延长服务周期。

  5.抗滑构造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