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知识点梳理(1)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6/20 14:29:00 阅读:291
聚划算

  了解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本条以城镇道路工程为主简要介绍地表水、地下水分类及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

  一、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一)地下水分类

  1.地下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土中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其中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细水可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O℃以下毛细水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2.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分布范围有限,但接近地表,水位受气候、季节影响大,大幅度的水位变化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潜水分布广,与道路等市政公用工程关系密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若潜水的矿化度较高,而水位埋藏较浅,应注意土的盐渍化。盐渍土可使路基出现盐胀和吸湿软化,因此在该地区筑路要做好排水工作,并可以采用隔离层等措施。承压水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高水头补给,一般需注意其向上的排泄,即对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二)水土作用

  1.工程实践表明:给道路路基的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致使道路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事故。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特别是城镇道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考虑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活动规律,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2.道路沿线地表水积水及排泄方式,临近的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的变化;也会给路基带来滑坡、沉陷、冻胀、翻浆等危害。为防止水流等因素对路堤或路堑边坡的危害,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防护与加固措施,并应考虑与当地环境协调,注意街道美观。

  3.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或其他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有影响,也是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工程建设和维护运行中采取必要措施。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一)路基排水

  1.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对路基稳定的危害。

  2.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办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在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流危害路基边坡稳定时,可设置渗沟或截水沟。边坡较陡或可能受到流水冲刷时,可设置各种类型的护坡、护墙等。

  (二)路基隔(截)水

  1.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槽地面标高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或其他设施,以排除或截断地下水流,降低地下水位。

  2.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较高,路基处于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时,可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路基等措施。路基疏干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或超载预压法稳定处理。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