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及职责和绩效目标;表明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承诺。
3、识别环境因素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考虑因素:环境影响因素、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相关方要求等;
5、环境管理方案: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在环境管理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并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等;
6、运行控制是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的过程,目的是实现组织方针和目标指标,对象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其手段是编制控制程序、环境监测的内容:组织的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为组织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7、环境体系审核内容:范围、频次、方法,对审核组的要求,审核报告的要求。
8、管理评审的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目的保证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人员培训:最高管理层;中层领导及技术负责人;负责建立体系主要骨干人员;普通员工。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在编写中要根据文件的特点考虑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10、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成后应进行审查,经审查、修改、汇总后进行审批,然后发布。
1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原则:标准要求的要写到、文件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有效记录。
12、文件特点:法律;系统;证实;可操作性;不断完善;方式的多样;符合性。
13、项目管理最薄弱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
14、信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方式传输知识、新闻、可靠或不可靠的情报。表达形式:声音、文字、数字和图像。
15、信息管理:信息传输合理组织和控制。
16、项目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交流。目的: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17、信息管理手册内容:信息管理任务;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表;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和编码;输入输出模型;管理工作流程图;信息流程图;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及规定;报表和报告的格式、周期;进展报告内容及编制;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
18、信息管理部门任务:编信息管理手册,检查和督促执行;协调和组织项目班子;工作平台建立和运行维护;与其他工作部门协同组织收集、处理信息;档案管理。
19、各项信息管理任务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手册编制和修订;收集、录入、审核、加工、传输和发布;档案管理。
20、需处理大量数据,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核心的手段是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