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一般为15~40mm(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环境,板墙壳≤C20的20mm,≥C25的15mm;梁≤C20的30mm,≥C25的25mm;柱均为30mm)
一类环境设计年限50年的结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大水灰比0.65,最小水泥用量225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最大氯离子含量点水泥用量1.0%,最大碱含量(kb/m3)(不限制)M抗≥(1.2~1.5)M倾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火度为6、7、8、9度地区。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根据功能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①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②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③墙体有可靠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连接
④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一般柱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
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