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国内的工程险,以公路、水电站建设最具有典型意义,并且以西部最为突出。要充分认识到西部工程保险的特点,加强风险识别,并对工程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工程保险的高赔付率,使得许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但同时西部工程保险的巨大市场,保险公司又无法割舍。为了真正解决上述问题,保险公司应联合起来,对一些典型的争议性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并达成共识,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全的作用。
一、西部工程保险的特点
1.目前西部基础建设薄弱,西部地区交通网仍很单薄,技术标准较低,与东部联系通道和国际通道数量较少。国家为促进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十一五”期间,交通部用于西部公路建设的资金将不少于493亿元,占交通部用于公路建设投资总量的52%,西部工程险的规模为全国之最。
2.西部地区,以云贵高原地质、地形最为复杂,施工难度大,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工程事故发生频繁,从西部整体工程险状况看,其赔付率极高,各大保险公司谈“工程险色变”。保险公司承保工程险业务都以不赚或少赔作为承保目的,仅仅为扩大规模和“面子工程”考虑。随着市场的发展,工程险似乎走人了一个死胡同。损失未超过免赔额,赔付率达80%以上。如此高额的赔付,使得许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但是西部基础建设的巨大投资,又使保险公司无法割舍这块业务。因此,有的保险公司在承保工程险时提出盲目的高费率的措施,在招标过程中经常出现流标现象,使得西部的工程险逐渐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险高额赔付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风险,只有正确认识了风险存在的各种因素,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管控,使工程险走出当前的困境。
二、西部工程保险风险识别
西部工程保险主要以公路和水电站等基础建设工程为主,其中公路工程风险最高,水电站建设工程的主要风险也集中在交通道路及场内开挖的风险上,因此研究公路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较有代表意义。公路工程中常见的损失部分是隧洞及路基、边坡、排水沟、挡土墙、基坑、桩孔及建材等,其存在的风险分别为:
(一)隧道施工方面
1.掌子面掘进通过富水区,因为外部自然条件变化,如发生暴雨等造成突发涌水,拱顶围岩失稳形成塌方。
2.隧道掌子面掘进施工中突发罕见的管涌事故,致使初步衬砌损坏,同时需要进行大量排水等辅助工作。
3.暴雨冲刷造成成型的隧道口上仰坡滑坍,导致隧道洞口塌毁,已施工完成的支护工程损毁。
4.隧道拱顶穿越浅埋种植区域,大气降水及农田灌溉致使地面下沉下陷,导致隧道冒顶。
5.因穿越断层及破碎带,雨季中,由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得快速补充而富集,隧道拱顶及边墙岩体软化破碎而失稳下沉,并向内收敛,致使隧道初支开裂、下沉,并严重变形。
(二)基、边坡、排水沟、挡土墙、基坑、孔桩及建材方面
1.公路施工削坡形成高陡临空面,致使浅部自重应力改变,连续降雨或大暴雨及施工扰动诱发滑坡事故发生。
2.桥梁桩基承载岩体达到设计承载要求,虽怀疑该岩体之下另有较完整的岩体,两岩体之间有软质夹层。该桩完成后检测为合格,雨季连降大、暴雨,雨水高深度的渗透,致使夹层形成滑动镜面,承载岩体发生滑移。
3.桥梁桩基位于河床中,施工中突降暴雨,并局部形成泥石流,淹没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孔桩,致使孔桩壁局部开裂,钢筋污损或孔桩被填埋。
4.正在施工的弃土场拦砂坝工程,因该区域内连续降雨弃土吸水饱和,自重增加,发生蠕动滑坍,致使拦砂坝工程毁损。
5.暴雨形成泥石流,淤埋毁坏改河工程及其它土建工程或雨季中雨水的冲刷与浸泡渗透造成边坡等坍方。
6.因暴雨致使河水位超过设计防范水位,导致施工钢栈桥被冲毁,桥桩基工程毁损,堆放建材受损或被冲毁。
同时在施工时,虽然按施工合同,不得转包,但事实上,因目前的招标制度,仍是多采行低价中标制,故现场工地,可以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包工头群体,作为施工方,无不因中标价太低而采取变更设计或施工方案来争取工程款,以弥补亏损;而且有些工程项目在短时间内上马开工,论证钻勘不足,仅凭历史材料和经验设计规划,赶工完成的现象普遍。这些种种因素的结合,就更容易造成工程损失事故。
三、西部工程保险风险评价
上述初步分析可以得到,除施工造成的原因外,工程险主要发生时间集中在雨季。雨水造成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损失是工程险中最主要的致损原因,并且累计造成的损失为最大。我们引用xx水电站的工程险损失情况的数据来具体分析说明(因为该水电站工程险损失主要集中在进场公路及场内公路,故可以作为整体公路工程情况参考)。
1.根据2002年8月17日至2002年雨季结束的统计情况看,泥石流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占该时段赔付金额的42.3%(达370万元左右);从2003年雨季结束后的损失统计情况看,泥石流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占42%(达203万元左右)。由此可见,泥石流在大型电站的前期施工中,风险所占的比例为最大且风险存在持续稳定。
2.根据2002年8月17日至2002年雨季结束的统计情况看,边坡塌方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占该时段赔付金额的50.3%(达439万元左右);而从2003年雨季结束后的损失统计情况看,边坡塌方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占26%(达143万元左右)。由此可见,经过1年后,边坡情况趋于稳定,损失比例呈减少趋势。
3.根据2002年8月17日至2002年雨季结束的统计情况看,其他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仅占该时段赔付金额的7.4%;从2003年雨季结束后的损失统计情况看,大风、岩崩等其他自然灾害及滚石等意外事故造成的工程险赔付金额占32%,损失呈上升趋势。
根据上述数据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得到公路工程保险主要风险在于泥石流和边坡塌方造成的损失,并且大部分为清理土石方费用。但是随着边坡稳定性的增加,边坡造成的损失随之减少。而工程的进展要求临时建筑的不断增加,风损、岩崩、滚石等造成的损失在后期逐渐增加。
四、西部工程保险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
通过对西部工程险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评价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对风险进行管理。比如我们在工程险标准保单的扩展条款制定上,可以参照上述损失的数字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一揽子开口保单,可以设置以年度为单位时间,提高保单前1—2年的保险费率,而不采用一个延续统一的费率,或者对出险频繁的损失项目如清理土石方费用等,可以攒年度提出一个赔偿限额,这样可以在前期的工程保险中控制赔付率;同时钟对泥石流清理等事故发生频繁但损失金额不高的情况,制定绝对免赔额(5—10万元左右),则大部分损失都可以控制在免赔额范围内,从而更好地控制工程险赔付率。此外,通过雨季前的防灾防损工作,提供风险管控建议书等方式,一方面给客户提供保险公司的服务,另一方面,促进客户主动进行防灾防损工作,将事故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应该说通过采用风险管理,根据西部工程险存在的各种不同的风险分析、衡量、评价后指定相应的管理技术,可以较好的控制工程险的赔付率。但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国内工程保险正处于一个初步的探索阶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国外的工程险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是照搬到国内依然不能完全吻合中国国情。
承保条件的不合理,理赔过程中对条款理解不同造成歧义等等,造成工程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不仅仅赔款数额巨大,还造成被保险人对保险人的不信任。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保险公司为追求业务,盲目降费,在不了解风险的情况下,为达成业务不惜低价竟标,结果造成赔付率大幅度增长。
2.经纪公司为取得业主长期的业务,在条款设置上硬性增加扩展条款,甚至将标准扩展条款变更扩大责任范周,强势要求保险公司接受。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得到业务,另一方面为不开罪自己的大客户“经纪人”,咬牙接受不平等协议,造成赔付率居高不下。
3.对争议性条款的理解,因为国内工程保险无太多的前事可作为参考,而且各地保险公司理赔水平不同,对条款的认识也不一样,使得各地的赔付标准不同,造成理赔上的紊乱。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提倡行业自律,通过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保险公司、经纪公司之间的交流,避免恶性竞争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典型的条款问题,尤其是争议性条款问题,在目前工程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加强业内沟通,统一保险业内的认识为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在业内统一了标准,才可能逐渐规范整个市场。目前情况下可由国内规模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代理公司联合举办一次工程险的交流会,并邀请国内工程方面的知名专家、相关的司法鉴定机构专家参与,通过对一些典型的争议性案例的讨论和研究,确定统一的处理方法,使得今后在处理类似案件中有依可循。同时通过对一些争议性问题的确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对标的的风险作一个更客观的评判,真正做到对工程险的风险认识、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这样才能使国内的工程保险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周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