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趋向国际标准化后的思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6/5/10 8:28:00 阅读:1340
聚划算
    通过质量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从1992年开始到1997年底,已有4002家企业获得4042张认证证书,其中建筑企业542张,占13.41%,这与全国9万多个建筑企业相比数量过小,相信未来参加贯标认证的企业将会增多。  
    
    1、建筑企业实施ISO9000族后如何保持持续有效性。据我国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调查,113家各行业企业,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有67.2%,销售额增长5%以上,46.9%降低了成本,84.1%自以为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质量体系有效性是明显的。但建筑企业认证后要保持并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还必须做到:要保持和完善质量体系,拓展质量内涵(从产品质量拓宽为产品、过程、组织的任何组合),坚持质量改进(提高合格率、降低费用、改进服务)。  
    
    2、走综合管理体系之路。随着ISO9000质量标准的深入推行、ISO14000环境标准的逐步推行,以及“ISO18000”(BS8800)完全标准的即将制定,目前国际上正在讨论一种新的“综合管理体系”概念,即将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者合一应用于企业管理。就建筑企业而言,目前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使用较多的是ISO9000标准,对ISO14000标准只有部分企业使用,而对“ISO18000”在我国还是空白。当前已使用的ISO9000与ISO14000的企业均需建立两个独立的系统,每种体系独立运行严重地影响了管理效率。因此,确保体系之间的相容性,达到管理体系一体化是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从整合的可能性看,ISO三套体系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发布机构、管理原则、审核方式、指导思想均相同,因而将三个体系有机地合为一是完全可能的。具体方法为,在某一框架体系的前提下重新改写另外两个。当然,三者整合也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如增加了许多新要求,从而增加了认证及认证后日常监督工作的难度已实施ISO9000的企业在实际操作切实上也有一定的难度,目前“ISO18000”尚未出台,按何种结构编写全面综合管理体系乃是一种探索等。  
    
    总之,一个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体系后,还应使自己的管理(质量、环保、安全”得到可持续发展,以满足5种受益者(业主、所有者、社会、原料供应方、员工)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一体化的思路,在企业内部建立并有效运行全面综合管理体系,目的不仅仅是对三部体系的整合为一,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对21世纪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一种尝试。 
    

    

    
    来源:中国建筑一局华东区域公司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