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部门预算,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是今后财政管理的主要方向。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在基本支出预算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由于基本支出预算逐步按"定员定额"原则编制,因此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将是部门预算的重点,本文结合近年来项目支出预算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实施项目支出预算的意义
通过开展项目支出预算,使预算安排与编制部门的职能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预算单位对项目的支出心里都有一本预算帐,工作中能够做到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树立了预算的权威,提高了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同时使项目支出的管理有章可循,项目的支出的运作更加规范。随着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的实施,项目支出预算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二、项目支出预算的实施情况
近两年来,黄委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财政部规定的项目申报文本,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本着轻重缓急的要求,进行了项目编制与申报。
三、存在问题
项目支出预算实施两年来,对于树立预算权威,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一是部分单位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突出表现为预算观念不到位和对预算的理解不到位两个方面。一些基层单位一提项目支出预算,往往认为只是防汛岁修。我们目前重点编制的项目是行政事业类项目,笔者认为,随着部门预算体系的逐步完善,今后一切的项目开支都应通过项目预算申报的渠道进行。
二是项目数据库的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项目库是对申请预算的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系统,其管理方式采取滚动管理的形式。现在由于黄委没有建立自己的专门项目数据库,造成省局一级报送的项目无法滚动起来�同时当前的项目库管理的反馈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容易造成重复申报项目,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基层申报项目的积极性,降低了项目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三是入库项目的额度没有明确。相关的规定、办法对申报项目支出的额度没有明确的界定,基层单位对究竟申报什么项目、申报多大额度的项目存在着模糊认识�影响了项目支出预算申报的质量。
四是预算批复与申报的项目没有挂钩。近两年项目预算的批复仍然按照《水利事业费管理办法》划分的专项支出范围批复预算,没有体现出申报项目的情况,出现了项目申报与预算批复两张皮,降低了基层申报项目预算的积极性。
五是项目支出预算的配套制度和体系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项目专家评审制度、追踪问效制度等不尽完善。
六是水管体制改革后项目支出预算体系没有考虑。如果管养分离到位后,对正常工程的维修养护是否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的方法进行申报,值得商榷。
四、几点建议
一是部门预算是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根本保障,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入宣传《预算法》及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办法、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从长远工作考虑,各单位应充实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进行项目支出的预算与管理,确实发挥项目管理的职能作用,抓好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是项目主管部门应定期提前颁布“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年度的项目申报方向、重点,使基层单位对项目的申报有所把握。
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的入库规定、反馈机制,切实把项目数据库建立起来。黄委应建立水利部黄委项目分库,委属单位建立项目支库,集中向黄委项目分库报送项目,形成县局——市局——省局——黄委四级项目申报的直通车,真正形成项目的滚动管理。
四是完善项目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首先要重点建设好项目评审、绩效考评制度。从项目评审上把住项目的入库口,从绩效考评上把住财政资金使用的关口,形成编制有标准、执行有约束、考核有依据的预算管理体系,从制度规范上约束预算项目的支出与管理。其次,要明确项目申报规模,并使预算的批复与各单位的申报项目挂钩。
五是抓紧研究水管体制改革后项目支出的申报方法。水管体制改革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管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争取工作的主动,应及时对水管体制改革后的项目支出申请、管理与使用提出方案,为今后搞好项目支出管理创造条件。
(张建怀)
来源:黄河网·黄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