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欲挑工程风险管理大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7/1/19 8:19:00 阅读:1220
聚划算
    日前,由人保财险承保的上海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综合保险首个试点项目——宝矿国际广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由政府部门指导、建设单位投保、保险公司进入及监理机构协助的全新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工程风险管理项目包括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伤害险、工程质量保险等三个险种,对工程建设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的工程本体的物质损失、项目从业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以及工程竣工满一年后引发的质量缺陷损失,保险公司进行经济赔偿。工程质量保险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保险强调过程管理 
    
    去年8月,建设部和保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强调在工程质量方面引入保险机制的重要性,并在上海、北京等全国11个城市内进行实质性试点。根据有关规定,承建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关系社会公众安全的房屋建筑工程以及各类商品住宅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投保工程质量险。建设工程竣工一年内出现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竣工验收一年后出现质量缺陷,则由承保保险公司承担损失赔偿。 
    
    太保重大项目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工程质量险作为一种保证保险而被引入,并不是看重日后可能产生的风险赔付,而是要突出保险的过程管理的功能。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孙建平强调,保险参与工程风险管理后,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现场、质量保修、事故理赔等各个环节,保险公司出于自身风险的考量,会主动和工程监理等风险管理机构加强沟通交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强化风险防范,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 
    
    上海保监局副局长邓雄汉表示,工程风险管理项目以风险系数作为确定费率浮动的依据,这也会促使建设单位更重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选择技术力量强、市场诚信度高、安全质量保障严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合作,从源头开始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中介搭建专业沟通平台 
    
    上海作为工程质量险的试点城市之一,在东海大桥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不少开发区的工业厂房等项目上已经投保工程质量险。去年,市建设交通委与上海保监局、同济大学等单位结合地铁4号线的事故理赔工作,共同研究试点,制定了“政府部门淡出、保险公司进入、中介现场服务”为核心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其中,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对于沟通投保方和保险公司之间起到良好的作用。 
    
    工程质量险往往涉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需要考虑分保和再保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建设单位牵头,设计、施工单位组成共同投保体,向由保险公司牵头,审图、监理机构组成的共同保险体投保;而共投体在设计招标、选择保险公司以及共保体在承保检验、考虑风险等方面,需要专业的保险经纪从建设项目本身情况、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单位业绩等情况负责说明和沟通,并协助参与到项目的风险控制上来。 
    
    上海东大保险经纪公司副总经理衣建峰表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共投体很难以最优保险成本获得最佳保险保障;而保险公司在工程险涉猎面还很窄,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太保、平安等几家大公司,在客户服务及配套附加险种开发方面力度不足。中介机构在风险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上有更强的针对性,有专门的项目团队服务于工程险投保到理赔结算的始终,同时能有效避免共投体投保限额过低及保险保障不足,弥补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上的不足,解决共投体在理赔环节中可能处于的被动地位。 
    
    据悉,若干家保险公司作为入围试点的工程质量险保险联合体有望成立,联合体将根据入围的各家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确定共保比例,防止恶性竞争,在项目服务上还将设立保险服务窗口,由联合体提供咨询、投保、理赔等保险服务,并负责对项目的保险情况进行审查。 
    
    保险在建筑工程领域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大:去年1至11月,沪上保险公司在建、安工险方面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91%,承保金额超过3000亿元,累计保险给付达1.1亿元。目前,建筑工程保险领域一切险和人身伤害险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工程质量保险方面还只是刚开始试点。上海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建设集中了一大批超长、超大、超深、超高项目,技术集成、风险防范、运行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减低工程建设风险。工程质量险虽然起步较缓,但却是异常重要的一环。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