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方法在建设工程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7/3/23 8:37:00 阅读:1438
聚划算
        摘   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管理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有效性。基于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问题的提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动因。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树立系统观点、应用系统方法进行量化和优化是提高其决策质量的有效方法。从系统分析与决策、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系统观以及建设选址问题中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三个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明了系统量化与优化对于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辅助支持作用,以期增强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活动应用系统方法的自觉性,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和能力,促进建筑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管理就是决策”,每个人、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都离不开决策[1].但是,决策是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决策环境、决策信息、决策时间的紧迫性及决策者的各种主观因都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系统分析方法是决策辅助技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它是以系统思考为主要方式,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协调含有人的活动在内的复杂系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因素,提高决策者对所决策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从而促进了科学决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益。建设工程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庞大系统,涉及参建单位多,单位关系错综复杂,利益冲突明显,环境影响因素多,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实现建设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应用,必将促进建筑业发展。

    1、系统分析与决策

    1.1 系统分析、决策、系统管理三种活动存在着互为依据的紧密联系

    人类系统存在着两个永无休止的活动:一是决策活动,一是执行活动,任何系统行为的效果都与管理活动的优劣有关[2].决策之前,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提出众多可行方案或替代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决策分析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系统,对各种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从而选定行为方案的过程。系统管理是决策与执行工作交替进行的作业活动,是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以决策为依据,对现实系统执行活动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在系统执行中发现问题,提出修改系统的要求。这一实际需要,反过来又迫使决策者对系统分析者提出新的问题,成为系统分析工作新的目标来源。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示意如图1.




    1.2 决策实现的过程是系统分析和决策有效互动的促进过程

    “需要是发明之母”[1],决策问题的需要是系统分析科学发展的动力。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并实施方案的全过程。系统分析具有其基于问题的特定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即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系统评价和协调。系统分析过程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描述、摸拟和评价协调的过程,问题状况是系统目标确定的前提,是系统分析工作的动因,决策问题促进了系统分析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效的方案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系统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是提高决策质量的保证。系统分析工作的核心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以及系统思考的观点,从系统整体出发研究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它是一个建立具有学习型组织功能的协调系统。系统分析过程是不断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一是专业人员之间在分析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二是专业人员与决策者之间对所研究问题的信息交谈与沟通[2].通过分析研究信息,有效地缩减不可知信息量,更准确地反映被决策问题的本质,提供有效的可行方案集,减少决策者决策选择时所面对的风险,有效的系统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和效益的保证。

    2、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系统观

    2.1 建设工程管理决策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的客观必要性建设工程管理实践的教训,由于计划和管理不当,在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是触目惊心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复杂问题处理的依据、方法不科学。往往凭感觉,靠经验,多定性少定量,考虑问题局限性,研究问题静态化,缺乏整体、全面、长远、准确和动态的系统分析,形成了“拍脑袋”或带有较大主观成分的方法进行决策,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3].建设工程现代化管理具有三大职能:即计划决策职能、组织运作职能和反馈控制职能。这三项职能中以计划决策职能为基础,计划决策是建设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基于问题状态确定研究目的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实现建设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场址选择、劳动管理、进度计划、成本分析、质量控制、物资材料的供应、使用与管理、设备更新与管理、技术经济分析、运营管理、预测技术、库存管理、投资与资金运用、方案选择、设计规划及各类活动的决策等,都需要通过系统的方法进行量化与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分析方法论是处理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方法、复杂问题分析与研究的核心思想。

    2.2 建设工程管理决策中树立系统观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量化,二是优化。量化包括对人、进度、质量、物资、设备、资金等量化方法、技术经济分析和预测技术。优化主要有决策和对策、网络排序优化、存贮问题、排队问题、线性规划、优选法、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在工程项目的立项依据、可行性研究、发展规划、前期系统分析与评价、设计方案、投资决策、技术预测、需求预测、招标投标策略、计划评审、项目管理、成本核算、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实现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建设工程管理大系统、小系统、子系统以整体系统思想进行全面分析,分层解决,整体优化,以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方法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与决策问题,实现建设工程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益。

    2.3 建设工程决策中系统方法的深化与发展

    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动态复杂性和环境影响的变性,决定着人们对其决策过程的认识具有阶段性和递进性。尽管就解决它的决策问题的分析过程来看有着必要的基本步骤,但随着对其决策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系统分析理论和观点的决策方法随着问题认识的深化在不断深入发展和改进,以满足更确切反应决策问题的本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持的需要。基于网络技术的工期、投资、质量的整体优化决策问题可以通过动态关联系统递阶优化技术,以分层反馈优化实现三大目标整体联动优化的目的;投标决策中使用微分对策可实现决策的科学量化,体现其决策的动态发展过程;建设工程质量系统目标的控制,使用管理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对监督主体和建设主体之间的多阶段多因素的群体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式及其解法的研究,实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整体利益最大化等等。随着建设工程决策问题复杂性和科学性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这是决策科学化发展的动力。

    3、建设场址确定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3.1 背景材料

    某城市建设局为了减少城建活动中建筑材料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拟定对城市建设所需的混凝土实行商品供应。该城区范围由7个分区组成,实行商品混凝土供应需要在城市范围内设立集中混凝土搅拌站,7个分区的交通环境网格示意如图2所示,要求通过规划,合理设置搅拌站,以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1.5h)运到各个分区混凝土所需的场地,并能尽量减少设站数量,使一次建站投资最少。(不考虑各区区位地价差别,假设各区设站建设投资相同)。

    3.2 场址选择的系统分析过程

    3.2.1 系统研究工作确

    定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该问题的目标是在保证按规定时间内从搅拌站把商品混凝土送到城市辖区范围内各建设工地,并应尽可能少建混凝土搅拌站。




    3.2.2 系统设计工作

    根据3.2.1中拟定的目标和该城市交通网络建立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如图3.其中A、B、C、D、E、F、G分别代表该城市的7个分区,其间的数字代表各区相互间的交通所需时间,搅拌站可以设置在A、B、C、D、E、F、G7个分区中的任何分区中。

    3.2.3 系统量化作业

    根据上述结构模型,进一步将其转换为可量化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题意,规定送到的时间为1.5h,也就是说,设站后,不管哪个区的建设工地需要混凝土,都能在1.5h内送到。按照这一原则,设搅拌站设在j区的代号为Nj,则需要从Nj到各区i所花费的时间均不应超过1.5h.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符合上述条件的集合Nj的关系式如下:( 表示一个“集合”)




    在此约束下,使设置搅拌站数量最少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数学模型可表达为: 




    3.2.4 系统评价工作

    根据计算结果,A、G各设一站,A、E各设一站,A、F各设一站都能满足要求。若减少供应站数,就会延长混凝土的送到时间,影响工程施工。若增加供应站数,更可缩短混凝土送到时间,但需要增加建站投资。

    3.2.5 确定选址的建议

    在A区设站是必须的,E、F、G区任选一处设站,即可满足上述7个区在有效时间内输送到所需的商品混凝土的要求。对于E、F、G究竟选哪一个设站,可综合考虑这三个区的其它因素由决策者确定。

    以上通过对系统分析的本质分析,揭示了系统分析与决策活动互为依据的动态促进关系,阐明了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树立系统观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进而展现了应用系统方法进行建设工程管理问题量化和优化的应用前景,并以建设场地选择问题为实际背景阐述了目标规划方法的系统分析过程。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渗透于建设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自觉地树立系统的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于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活动中,将有促于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注入潜在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卫民堂,王宏毅,梁磊等。决策理论与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3] 吴鼎贤。建筑工程现代管理量化与优化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4]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吴育华,杜纲。管理数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6] 薛嘉庆。最优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郭汉丁 郑丕谔)

    来源: 项目管理网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