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论述了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对建构生态建筑体系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应坚持的广义生命周期管理原则、整体系统原则、经济高效原则和动态弹性原则;并系统整理出建筑项目生态化管理过程表,在表中详细列举了管理的总体生态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及相应对策;最后简要概括了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在投资、时间、质量和人员方面的新特点。
新世纪是一个生态时代,人类在经历了资源、能源危机,饱尝了环境污染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于是,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人们不得不从生态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得不变革传统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其中,建筑业就属于材料与能源高消耗又对环境高污染的产业。
在能源方面,建筑业是个耗能大户,据统计,全球50%的能量消耗于建筑的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在污染方面,建筑业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环境破坏,日本研究表明: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所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等等。因而,在建筑领域里,人们开始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和设计能与自然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建筑,不断整合人工建筑系统和自然建筑系统,促使传统建筑体系从高熵状态转化为低熵状态,建构起新型的生态建筑体系。所谓生态建筑体系,是指基于生态良性循环原则,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生态社会为内涵,生态技术为支撑,生态环境为目标和方向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1].生态建筑体系的构筑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更依赖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这些具体的生态化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而每一个具体的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成功的建筑项目管理。同时,建筑项目管理在一个个建筑环境营造过程中不断被打上时代烙印:生态化,出现了诸如“绿色管理”之类的新型的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因此,本文拟从生态建筑体系的构建角度谈有关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的有关问题。
1、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是在生态建筑体系构建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新型建筑项目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建筑项目的全寿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采用整合了生态学和传统项目管理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达到项目的环境目标、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覆盖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各个环节,包括建筑项目前期策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计划、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环节。在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总原则指导下,项目管理者从整体、全局上对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和组织该建筑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优化配置建筑内部、建筑外部以及内、外部之间能量流、物质流,使其协调、有序、低熵流动,最终建立起人——建筑——自然协调一致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1.1 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最优
在建筑“轻柔嵌入”环境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收集环境反应信息以及建筑对环境的适应信息,随着具体环境条件变化而调整管理重点,渐近式地追求建筑最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最优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呈现链状式、反馈式、动态式、渐近式特点,从而保证了建筑项目从图纸上的抽象到环境中的具体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与外界环境统一成为有机、互动的整体。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功能日趋复杂多样化,建筑规模越发巨型化,机械设备日益密集化,这些建筑项目一旦在实践中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成为庞大的“耗能大户”,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因此,对建筑项目进行生态化管理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1.2 有利于组织建筑项目各参与方协调高效工作
生态化建筑项目的实践除了需要建筑领域的部门、人员参与,还需要来自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等领域的部门、人员协作。只有这些众多的参与方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方能使建筑项目运作起来;只有这些众多的参与方协调共事,发挥各自优势,方能使影响建筑项目的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诸多因素处于平衡状态,真正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而要科学组织这些参与部门,有效沟通各方信息,充分整合各方作用,离不开新型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
1.3 有利于生态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标准的制订
在大力营造生态建筑体系过程中,人们呼吁应尽快制订一个科学的、定量化的生态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标准。这个标准应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家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制订出来的,因此,切实可行是关键。否则,将流于形式,反而对构建生态建筑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建筑项目管理参与建筑实践过程的全程活动,其中,信息管理是其一项重要管理任务,其意义在于,能充分收集来自实践一线的真实可靠资料,为生态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标准的制订提供最具代表性的建设性意见。
1.4 有利于建筑项目自身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新世纪的建筑项目管理追求人—建筑—自然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生态建筑的成功实践不断探索新路子,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不知不觉具有了“生态化”特点。生态化已融入了传统建筑项目管理的理论、观点、手段、组织等,因此,不断总结经验,变革传统管理模式,对于建筑项目管理适应新时代需要,寻求自身质的飞跃也是至关重要的。
2、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原则
2.1 广义生命周期管理原则
管理工作关注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中间建造活动、后期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影响。不仅追求建筑项目的成果性目标:建筑屹立于地球上,展示于世人前,而且强调一个生态化的生命过程管理:始终以节能减废、预防污染、持续改善环境为管理控制的重点内容。
2.2 整体系统原则
管理活动重视建筑环境的总体承载容量的研究,实施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致力于整体环境系统中的各生态要素之间(建筑内部、外部以及内外部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从而使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2.3 经济高效原则
生态化的建筑项目管理除了力争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管理控制目标(投资、进度、质量)均衡,还力争实现环境目标最佳,以尽可能少的物质能量流达到尽可能大的生态效应流,用尽可能低的生态成本获取尽可能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少的物理空间实现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三者结合,达到空间、资源利用经济高效,建筑低成本和低能耗。
2.4 动态弹性原则
管理活动贯彻动态控制原则,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均留“弹性空间”,使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始终能处于主动地位,从全局上把握住建筑项目的生态化实践方向。同时,也为建筑适应未来时代变迁和包容新兴科技创造条件。
3、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过程
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与传统建筑项目管理过程有相同之处,从纵向看,是建筑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从横向看,是建筑项目众多参与部门的全方位管理。所不同的是:由于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其实践的是生态化建筑项目,追求的是建筑项目包括环境目标在内的综合效益最佳,因此,在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活动中,每一管理阶段每一参与部门承担了更多的节能、防污、减污、环保任务。有必要对每一阶段每一部门所承担的有关生态方面的任务、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生态化的建筑项目最终得以成功实现。现将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活动中涉及生态目标的工作内容整理成表1.
上述表中所列各项内容随着建筑项目开发过程的深入将不断调整改变,并需要针对具体的不同建筑项目,进一步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案、管理组织和管理措施等,以便对建筑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
4、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的创新
既然是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就有着不同于传统建筑项目管理的一些创新,主要表现为:
4.1 投资控制方面
生态化建筑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由于生态设施的增加使得项目前期投资增幅较大,如图1所示[1].而且,利益回收速度相对较慢,初期的生态投资所换来的资源节约效应往往若干年后才显现,并且是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生态建筑的投资开发商来说,没有形成短期的商业利润。这就使得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的投资控制工作分成了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两个层面。微观控制主要是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方法为开发商降低项目的一次性投资成本,以及充分考虑国家对生态建筑的“生态补偿”扶持措施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均衡开发商、使用者和国家三者之间的投资收益。宏观控制主要是从社会生态效益出发,科学计算生态建筑节省的生态成本以及综合计算生态建筑的长远获利,进一步以尽可能小的生态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生态价值。
4.2 管理时间范围方面
既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时空坐标,使管理工作有立足之本,以便开展可操作性强的建筑项目进度控制工作,又要把整个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放置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时空坐标中,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包含的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发展与限制等多种矛盾。
4.3 质量控制方面
实施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并不是弱化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质量控制目标而偏重环境目标,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的同时,关注建筑的生态质量和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问题,积极利用现代生态技术保障人们对建筑的多种生态性能要求。
4.4 管理人员方面
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具备扎实的建筑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各种领域知识;不但要掌握建筑项目管理现代方法的精髓,还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发展动向,以便能高效地组织协调各方人员共同工作和有效解决管理中的各类问题。
5、结束语
面对传统建筑系统对资源无休止的消耗和引起的环境恶化,唯一的选择是尽快建立生态建筑体系。伴随这一必然趋势将出现新型的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它一方面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方面,它为生态化建筑体系的建立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技术的发展,生态化建筑项目管理在促进生态建筑体系建构过程中也必将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玉堂。建筑学的第三次革命:走向生态建筑体系〔J〕。新建筑,2000,(3):1-2.
[2] 周滔,李启明,申立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J〕。建筑经济,2001,(9):23-26.
[3] 李俊玲,崔淑钦。我国生态住宅发展途径探析〔J〕。住宅科技,2001,(8):45-47.
[4] 刘逊。生态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之路〔J〕。天津大学学报,2001,(1):85-89.
[5] 成虎,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 董卫。关于生态城市与建筑的发展〔J〕。建筑学报,2000,(9):15-17.
[7] 张祖刚。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J〕。建筑学报,2002,(6):20.
(谢琳琳 傅鸿源 洪红)
来源: 项目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