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企业推行成本作业法的基本方式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投标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管理协调等。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增大、协作性提高,构成工程生产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施工单位成本的分析模型
(一)建立施工单位投入的成本作业分析模型
从作业成本法思路出发,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在项目施工企业运用作业成本分析模型为:
X = X1 + X2+ X3 + X4 + X5 + X6+ X7 + X8
式中,X为总成本,X1——原材料成本,X2——燃料动力成本,X3——人力资源成本,X4——技术、设备折旧成本,X5——环境成本(污染物处理和排放费),X6—运输成本,X7——税收成本,X8——助剂和其他原料成本。
(二)施工单位提高工程效率的模型分析
1、基本假设和资本的工程效率
企业作为施工单位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其经济行为是模型分析框架的核心,设企业I投入资本Ki和劳动力Li进行生产。并设施工单位区按国家相关的要求企业分摊成本(或称之为公共支出)为N类(由企业负担的部分,允许进入企业成本),即G1,G2,…Gn,设其生产函数为c-d形式,则有:
Y1 = AL1-α Kα G1β1G2β2 ∧GnβN (1)
式中0<α<1,0<βi<1 (I=1,2, n)
为了分析方便,进一步强化生产函数(1)式的假设条件,设,
α+∑βi=1,则(1)式的形式意味着产出对L和K是不变规模报酬,同时,其对K和Gi也是有不变规模报酬。
假定:施工单位区按国家相关要求的企业分摊的成本(公共支出)总量为G,其中,G1,G2,…Gn支出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Φ1,Φ2,…Φn(Φ1, +Φ2,+L+Φn=1)。
G=τY (2)
G=ΦiG (3)
由于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即
max[(1-τ)AKiaL1-αG1β1G2β2LGnβn-WLi-(r+δ) Ki]
式中N为工资率,r为资本利率,δ为资本折旧率,(r+δ)为资本的使用价格。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和零利润条件,并设每个企业具有相同的资本密度。则单位的工程效率为:
r+δ=(1-τ)(эyi/Ki)= (1-τ)aAKia-1G1β1G2β2∧Gnβn (4)
将(3)代入(4)式得:
r+δ=(1-τ)aAKia-1G1β1+β2+LβnΦβ11,Φβ22LΦnβn
=(1-τ)aA(G/K)1-αΦβ11,Φβ22LΦnβn (5)
(5)式意味着施工单位的工程效率不但受到国家相关要求企业分摊的成本(公共支出)总量G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各类成本支出份额的影响。
由于G=(τAL)1/αKΦ1β1/aΦ2β2/a LΦnβn/a
所以得:G/K=(τAL)1/αΦ1β1/aΦ2β2/a LΦnβn/a (6)
将(6)式代入(5)式得:
r+δ=(1-τ)aA[(τAL)1/αΦ1β1/aΦ2β2/aLΦnβn/a]1-αΦ1β1/aΦ2β2/aLΦnβn/a
即:r+δ=(1-τ)aA1/α(τL)1-α/αΦ1β1/aΦ2β2/a LΦnβn/a (7)
由于τ=G/Y为施工单位区成本支出相对规模,所以(7)式突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施工单位在国家相关规定的一定成本支出规模控制下,成本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工程效率。
2、几点结论
综上分析,可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
(1)作业成本法可以科学地定量核算施工单位分摊到各作业层面的成本。
(2)根据工程效率(7)式的证明表明,施工单位各项成本支出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工程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施工单位建设的成本支出规模控制下,企业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果。
(3)作业成本法与企业工程效率的分析,提出了在整个施工单位内量化计算总成本的方法思路,将有助于建立施工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也有利于企业谋求某种组合的成本最低,权衡加盟施工单位的成本和收益(工程效率),寻求最优决策选择。
(4)以作业成本法核算施工单位的生产或运营成本,应尽快研究和颁布施工单位相关企业会计制度,重新制定适用于施工单位区的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郭全)
来源:集团经济研究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