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是指一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工程造价除与工程内容有关外,它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加入WTO,工程造价行业同样面临着国际市场的考验。全面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反映工程实际费用愈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形成、八十年代完善起来的。这套制度是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有关部门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审批、管理权限等。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要求工程造价管理行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重实施、重技术,先招标、建设后算帐的方法。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经济观念和造价控制意识浅薄,工程超支,工程造价的目标控制难以实现。为了更好地进行造价管理,学术界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概念,有关部门也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预决算向两头延伸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把我国造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当前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环境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造价市场。
确立全过程控制投资意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定进行多次计价,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工程造价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应贯彻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必须实行监理(含造价监理)制度。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使设计趋于合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另外一方面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方法,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将整个项目按设施或成功的不同,设计人员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与设计。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为使“限额设计”达到预期目的,设计人员必须是有经验、懂技术、经济意识强的设计师。他们设计的成果必须是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另一方面是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因为设计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所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明确项目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任务;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就是严格检查监督各个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就是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调整设计方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同样十分重要的。造价工程师应该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整理分析各种造价资料等。显然,没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是难以完成上述工作的。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菏泽学院 王振东)
来源:集团经济研究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