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构想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7/3/29 8:34:00 阅读:1509
聚划算
   

    摘   要:针对我国工程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来组建虚拟的企业网络,以提高工程管理界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并对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系统软件做了一些探讨。

    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及组织责任体系不一致性。由于在项目管理中各职能关系割裂,各级责任人的任务对象和范围不能准确定义,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综合控制,所以形成项目管理中的组织体系不完备;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不统一;任务范围不清;考核不全面等问题。
    (2)计算机的利用率很低。计算机很少用来做施工计划和控制,而一般只用来做预算,文档处理和存贮。
    (3)用于工程项目的计算机软件繁多,常用的软件如用于建筑设计的有AutoCAD,天正CAD;用于结构设计有Pkpm,Tbsa;用于预算的有神机妙算;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有P3,Project2002,梦龙;用于合同管理的有Expedition;用于文档处理的有Office等,诚然,这些软件单个使用起来都好用,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软件间相互不兼容,前一个过程输出的数据到下一个过程的输入时不能直接调用,又要重新整理。这就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4)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及时。由于参加项目的单位众多,层级多,信息传递关系复杂,从而导致信息滞后。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一大片,这样不利于项目的决策和控制。
    (5)目前的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大多是保存于纸介质上的,一旦工程完工,好多资料就被处理掉了,比较重要的资料也被锁入保险柜里,很少再有人去查阅,这样于工程资料的归类保存和再利用,造成很大的信息资源浪费。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先进的技术的设备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也影响了项目三大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和施工企业的效益的发挥。为此,我们很有必要构建出一种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2 、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概念
    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是通过互联网组建一个虚拟的企业网络,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来对工程项目的全体组织(人员)、全部过程、全部工作和全部目标进行实时的、智能化的远程的管理和控制。全体组织(人员)是指参与项目的所有的单位和人员,如业主、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监理、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全部过程是指从项目构思、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试运行甚至项目正常运行的整个过程。全部工作是指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项目管理,计划进度,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变更管理,计量管理,资金管理,竣工管理,工程决算,物资设备管理等工作。全部目标是指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和环境目标。这种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业已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上述的组织、过程、工作和目标进行实时的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3、系统的构成
    整个系统由两部分构成:项目组织形式和软件系统。
    3.1 项目组织形式
    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系统,其组织结构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由业主,项目管理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设备租赁公司,材料供应商,工程监理等所有参与项目的组织机构,通过互联网联接和合同制约而组建的一个临时的虚拟的网络式企业组织。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业主将项目委托给项目管理公司管理,项目管理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部,从前期策划阶段开始着手进行项目管理,并以项目部为核心,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运用网络平台逐步地将业绩好,信誉好的设计院,施工单位,设备租赁企业,材料供应商,工程监理等单位纳入项目网络,从而形成一个临时的虚拟企业。将原来单个的企业变成项目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整个网络实际上组成了一个敏捷制造系统。在这个虚拟企业内部采用强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其组织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该组织系统的优点:
    (1)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养职业项目经理
    在该组织形式中,项目部在虚拟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而项目经理在项目部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他在项目中实际上是居于核心地位。他是由项目管理公司委派的,项目完成后回到项目管理公司接受其他项目管理工作。这样他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就会在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养职业项目经理。
    (2)该组织是开放的,灵活的,环境适应性强
    由于该组织是临时的,虚拟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合同组建而成的,这个虚拟企业的产生并不会对这些企业本身造成损害,而且它是开放的,可拓展的,灵活的,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更多的企业,扩大项目组织网络,形成规模效应,以适应不同项目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3)避免了多头领导和机关的官僚主义,具有很强的活力在该矩阵组织中,由于采用强矩阵式,纵向的项目部居于该虚拟企业的核心地位,享有资源的支配权。横向的职能性组织居于从属地位,它们是给项目部提供服务的。由于这些组织原先来自于不同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核算,它们各自的经济效益与它们给项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它们势必会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展开竞争,从而避免了官僚主义,激发出组织的活力。
    (4)整合了社会优势资源,提高了项目质量,扩大了企业的业务范围
    纳入项目网络系统中的企业(单位),都是在该方面有较好的业绩、信誉好的优势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单位)集中了社会的优势资源和专门的技能。这种组织形式正是对这些优势企业(单位)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它们的长处,从而为业主和社会生产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由于这种组织是多企业的强强联合,可以承接以前单个企业不可能接到的项目,拓展了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
    (5)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减少了人为的信息过滤,使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更流畅
    以往的组织都是采用传统的通信方式,由于组成项目组织的人员的来源,代表的立场,所受的教育程度,个人经历,个人喜好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人来传递信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的信息过滤,造成信息的失真,从而给管理者的决策带来障碍。这种组织形式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自动将信息向相关人进行点对点的传递,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人为的信息过滤,保证了信息传递中的真实性。
    3.2 软件系统
    该系统应该支持单机工作、局域网络、拨号网络和In ternet/Intranet网络,可以采用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服务器上使用主体程序,客户机通过终端程序来登录服务器。
    系统的功能:
    在功能上,除了具有传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如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模块,工程计量模块,预结算模块,进度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自动化办公模块等以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的兼容性强
    造成现在一个过程得到的数据输出不能直接为下一过程所用,其主要原因是各程序的数据输入输出的格式不规范,程序间的数据接口不统一。根据需要,系统可以把各种数据的格式做出相互转换,系统的数据接口宽,可以与目前常用的工程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可拓展性强,从而保证了数据使用的连贯性,使设计和计划人员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重复劳动,提高效率。
    (2)实时性和智能性
    实时性是指系统能自动从施工现场采集数据,并与系统内的数据相比较来判断工程项目所处的状态,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智能性要求在工程资料发生变动时,系统能对后续相关工作的资料自动做出修改,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自动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如在工程中,当设计发生修改时,系统会自动对施工图、工程量、预算、网络计划做出修改并通知相关人,并就此可能导致的工期、造价甚至合同索赔等自动向相关人发出预警,这样的话,项目的参与人对项目的真实状况和工程变更的各方责任有一个准确的掌握,材料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供货计划,使施工现场可以实现零库存,节省项目成本。
    (3)界面友好
    界面友好不仅是指桌面美观,赏心悦目,输出的数据能让用户容易理解,而且还指系统要对不同的用户的需要生成不同的界面。
    (4)过程模拟
    目前计算机在建筑和结构方面的模拟已经做得很成功了,而在施工过程方面的模拟还没有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作用。过程模拟就是指计算机能根据建筑图、结构图和网络图随工程进度生成工程状态效果图和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
    (5)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系统能对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做出识别、评价和判断,并提出可能的处理措施供管理人员决策时参考;另一方面也是指系统还可以与高校、科研所的网络相连,将高校、科研所里的专家学者纳入系统,当非常规事件发生时,可以让专家学者和工程人员一起对工程问题进行会诊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项目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所也可以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观摩深化对项目的研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6)学习功能
    系统的学习功能是指能够对输入的数据或经历过的事件有记忆,并自动更新系统的数据库,从而达到自动学习的目的。
    (7)自动记录各个参与人在系统中所产生的所有资料
    要求系统自动记录各个参与人在系统中所产生的所有资料,这主要是出于网络安全的需要以及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可能发生争执和索赔时的取证的需要。
    (8)环境监控功能
    环境监控功能是指系统能自动地从环境监控点采集信息,与系统内的资料做比较,并作环境状况评估,对可能引起环境恶化的活动做出预警,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调整措施以保护环境。
    4、主要的控制手段
    4.1 电子文件与电子签名
    在这个系统中要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的图纸、文件都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保存于计算机系统中,因而所有的图纸、文件的审阅和审批都应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这就要使用到电子签名技术。电子签名并不是亲笔签名的数字图像化,即不是对亲笔签名扫描后经过复制后粘贴在电子合同中的,它与亲笔签名没有形式上的联系,只不过使用的目的或功能相同而已。电子签名在美国的《电子签名法案》中是这样规定的:“某人或该人的电子代理出于签署合同、协议或记录的意图,由该人或其电子代理签署或采用的、以电子形式附于一份电子记录或与该记录有逻辑上联系的声音、符号或程序”。[1]
    4.2 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互相独立、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项目单元,将它们作为项目的计划、实施控制和项目内部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对象,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成为一个工作整体,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综合的控制要求。[2]在结构分解的基础上,利用WBS编码系统,将项目中工作人、网络图计划、质量计划、责任体系、成本计划、劳动力和资源计划、工作包等以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WBS代码形式统一起来,并输入计算机系统,从而达到对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目的。


    5、结语
    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就是通过互联网组建一个虚拟的企业网络,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来对工程项目的全体组织(人员)、全部过程、全部工作和全部目标进行实时的、智能化的远程的管理和控制。在组织式上,由于在虚拟企业内部采用增强的强矩阵式组织,她具有如下优点:开放的,灵活的,环境适应性强;避免了多头领导和机关的官僚主义,具有很强的活力;整合了社会优势资源,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减少了人为的信息过滤,使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更流畅。在系统的软件构成上,除了具有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功能以外,还具有数据的兼容性强、可拓展性强、实时性和智能性、界面友好、过程模拟、专家系统、学习功能等功能。该系统只需要设计一个中间平台,与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接,不仅节约了成本,保留了现有软件的优点,还拓展了很多新的功能,势必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宏文。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研究[J].浙江学刊。2001.(5):153-157.
    [2] 成 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周振华  聂琦波)

    来源:项目管理网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