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阿尔及利亚经理部自2001年以来飞速发展,在阿劳务人数也由2002年初的不到1000人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由于劳务人数急剧增加和经验不足,在劳务队伍管理与稳定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劳务队伍管理思路不清晰,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是根本原因。因此,经理部把中建在阿稳定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密结合国外特殊环境和劳务队伍的实际,围绕“让工人有钱挣、让工人知道挣多少钱、让工人放心拿到钱”这些工人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海外劳务管理的“三个支撑点”: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生产、公开透明地结算工资、安全及时地支付工资。
“三个支撑点”明确了劳务队伍管理和稳定工作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任务,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近两年来,“三个支撑点”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动了广大劳务人员生产的积极性,基本上杜绝了群体性恶性事件的发生。具体地说,“三个支撑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生产,解决了劳务人员有钱可挣的问题。
工人来到阿国,距家万里,工地没有活干或者工作不饱满,对工人来说就意味着停工等待,没钱可挣,对队伍的稳定将产生极大威胁。因此,科学的组织施工生产,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窝工停工,为工人创造工作面,提高工效,使劳务人员有钱可挣,就成为经理部和各项目组的共同任务。一方面,经理部要求各项目组以计划为龙头,从施工方案的确定到设计图纸的及时到位以及原材料的进场,工、料、机的协调配合,施工现场形成流水作业面等方面,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事实证明,只要各项目组负责人真正能认识到科学组织施工生产对于保持队伍稳定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工作,就能有所作为。从总体上说,抓好“三个支撑点”,保持劳务队伍稳定,越来越成为经理部所有项目组负责人的共识,由于项目生产组织不力的原因导致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在施项目较多,需要经理部在各项目组之间积极的进行劳动力资源的调配。虽然在项目组之间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存在着工人隶属单位不同、工资结算标准不一等难度,但经理部仍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初至2005年8月,经理部在各项目组之间调配工人约1000人次,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工期,而且保证了工人有活干,维护了队伍稳定。
公开透明的工资结算,解决了工人知道能拿多少钱的问题。
劳务人员出国务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干活挣钱。结算方式是否透明,工资结算是否及时是每个劳务人员时刻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工人罢工甚至酿成恶性事件最直接的原因。经理部坚持从中建在阿稳定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一是积极争取得到国内总部的支持,从源头上把好关,统一合同范本,规范劳务合同主要内容,使工人在出国前就对工资结算标准、支付方式、套用定额了然于胸。二是要求分包单位每月向劳务人员公布工资结算情况,及时解决在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此项内容作为对项目组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求分包单位每月向经理部上报有工人签字确认的工资结算报表,动态地掌握工人的工资结算情况。到目前为止,经理部40多家分包单位基本上做到了定期公布工人工资结算情况。
安全及时的工资支付,解决了工人能够拿到钱的问题。
安全及时的工资支付,说到底就是保证工人及其国内亲属安全、及时地拿到劳动报酬。能否及时拿到工资,对于工人来说事关劳动成果的回报。首先,经理部确保每年两次工资支付,即八月底和春节前夕的两次支付,支付比例约为本阶段收入的60%;其次,确保合同到期回国的工人工资一次性结清。自2004年至今约有5000名合同到期回国的工人工资都及时得到了结清和支付;其三,为保证工人能够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国内总部履行总包职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在阿员工工资发放进行监督。第四,对极个别信誉不好,工人不信任的单位,经理部采取直接从帐上划拨的方式支付工人工资,保障了工人的切身利益。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