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亏损与风险之间 ——当前形势下工程项目管理要点(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5/31 8:27:00 阅读:1529
聚划算
    施工企业的实力首先体现在项目的获利能力上,如果获利能力很弱,中得再多的标,规模再大,也无济于事,不会有更大的发展。 
    
    成本控制措施 
    
    根据以上项目亏损原因的分析,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应当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确定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和盈亏指标。成本目标是项目部控制成本的基础。有了成本指标,项目部就能够以此为依据,适时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不断改进工作。而盈亏指标是考核项目部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出企业对某工程项目或者项目部盈利水平的预期,也是项目部应当努力完成或达到的数值。 
    
    因此,对每一项中标的工程,在正式开工后适当时间内,相关部门和项目部要核定该项目的总成本目标,确定该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间接费。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工程项目的盈亏指标。 
    
    按照可控原则控制成本。项目部对施工队和员工,要按照成本的可控原则,分清项目部、施工机组对各项成本的责任,以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为基础,确定单位工程量应当消耗的工日、材料和机械台班数量。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随时监控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和消耗情况,与所完成的施工任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行材料招标采购。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中的燃料、配件等费用,是工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比例约占项目总成本的 70%,材料费控制住了,构成总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就能够控制住了。材料费是由材料单价和消耗数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中材料单价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材料单价是由市场的供需决定的,供给大于需求时,材料单价就会下降,需求大于供给时,材料单价就会上升,而目前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绝大部分是供给大于需求的产品,因此,可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性价比好的材料供应商,以降低材料的采购单价。同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不提高材料价格的前提下尽量晚付款,而在现金购买与赊购价格悬殊较大(相差5%以上)且付款时间不能延期半年以上时,应优先选择现金购买。 
    
    强化安全、质量管理。项目部要树立安全、质量就是效益的“大效益”观念,积极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对事故易发、多发的部位或区域要严格监控,减少或避免增加安全、质量成本。要严格执行对安全、质量事故责任人员的惩罚制度,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清醒的安全、质量意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质量事故隐患。 
    
    强化合同管理。所有的项目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对所有已经签订且正在履行的合同进行审查,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或不合理的条款要与对方协商变更合同。不同意变更的要签订补充协议,或者对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对方要求变更合同的,必须坚持协商一致的原则。除能够及时结算或者处理的事项外,其他与外单位或个人的交易、供用风水电气热、借款、租赁、运输、技术、保管、仓储、委托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更改或变相更改。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机制。项目部要结合实际,制定与控制成本有关的规章制度,如材料采购、保管、验收、出库、消耗制度,劳动报酬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规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验工计价办法等等,并建立起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要重视制度的落实,加强对业务部门执行制度的检查,对执行不好的部门和个人要敢于批评教育,对不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处罚,必要时要坚决撤换有关人。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指导和督促他们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保证成本控制的质量。 
    
    关于项目风险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随时都会发生,项目目标的实现充满着风险。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者应具有分析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驾驭项目,规避风险,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施工项目风险的主要类型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应该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基本准则是公平公正。对于合同的每一条款都应仔细斟酌,以防出现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还应注意避免合同条款的遗漏和合同类型选择不当。合同管理是承包商保证正当利益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承包商应该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以及驾驭合同的娴熟的技巧。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承包商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因此,可以说合同是施工项目管理一切风险的源头。 
    
    安全与质量风险。安全与质量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一旦发生安全与质量事故,必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降级甚至吊销执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分包风险。如果分包商选择不当而又疏于监督管理,能力和实力低下的分包商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事故,而它又有可能无力承担责任,而总包单位要对业主负责,此时就不得不为分包商承担责任,承受损失。 
    
    成本管理风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承包项目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项目成本管理带来风险。 
    
    物资管理风险。工程物资包括施工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等。在管理中尤其以材料管理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工程项目成本中大约70%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价格的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 
    
    项目经理任用风险。项目经理作为施工项目的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指挥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赢利就会大打折扣,从而给整个项目带来风险。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指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冰雹、雪崩、冻灾、火山爆发等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灾害。 
    
    政治及社会风险。主要是指国家体制变更,重新制定或修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政府行为,以及战争、恐怖、动乱、政变、罢工、瘟疫等社会异常事件等。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在国际工程中就可能遇到,且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经济环境恶化、物价上涨、利率调整等。国外工程的经济风险还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 
    
    治安风险。指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内部或外部的治安事件给工程带来损失。 
    
    竣工后风险。在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和及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就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工程结算尾款就不能及时收回,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项目风险控制 
    
    对承包商而言,如不善于防范和控制项目风险,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善于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降低或避免风险。因此,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关键是在强化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强化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补意识。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和可接受性的特性。据此我们可以制定防范和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对策。基本对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自留。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要设法驾驭风险,使风险趋于可控制状态,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避免风险发生,从而减少潜在的损失。 
    
    树立回避风险的意识。回避风险首先以预防为主,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风险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降低工程风险产生的概率。项目部应该制定风险应急方案,以期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防患于未然。 
    
    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和索补管理。工程风险与施工合同不严密、不完备、不规范密切相关。加强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质量,是符合我国国情且切实可行的工程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履行管理、书面资料管理、变更索补管理等等。要规范合同条款,减少合同条款缺陷带来的风险。施工合同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项目的合同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为什么要修改,是否隐含着风险。 
    
    工程索补是合同公正条件下的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影响。没有索补,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补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补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等,这些都属于索补的范畴。FIDIC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补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个分条款增加为5个分条款,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补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补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补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利用合同条款或推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补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是成功的项目合同管理的体现。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补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补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只有善于进行施工索补,承包商才能保证既得利益。 
    
    风险转移。工程项目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推行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依法转移工程风险,是工程风险管理的重大举措,是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 
    
    工程保险。建设工程保险是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承担赔偿的民事行为。以保险标的为标准,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保险分为工程保险(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施工机器设备保险等。工程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 
    
    工程担保。工程担保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设定的,保障合同约定权利实现的民事法律行为。工程担保是避免建设工程交易风险的重要手段,更是今后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担保按照设定义务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发包人支付担保、承包人履约担保等。发包人支付担保,可以转移工程款拖欠风险,解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承包人履约担保,包括工程质量履约担保、工期履约担保和工程质量保修担保,转移来自承包人的履约风险。 
    
    风险分散。对承包商来讲,工程风险分散主要指采取工程分包和组建联营体等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对一些投资额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风险大的项目,可考虑采用适当的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达到风险的合理分散。此外,根据工程施工进展的实际情况,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变更协议,调整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项风险分散的对策措施。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性管理技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对既不能转移又不能分散的工程风险,由风险承担人自留。风险承担人应充分评估风险、测算自留风险金,以弥补自留风险损失。对承包商而言,自留风险金以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故、工期拖延、反索赔等之用。 
    
    项目管理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及时找出影响施工项目的风险因素,收集相关数据,及时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项目管理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施工企业的实力首先体现在项目的获利能力上,如果获利能力很弱,中得再多的标,规模再大,也无济于事,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施工企业必须要关注项目的盈利水平,关注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  作者:赵存厚)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