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6/9 14:33:00 阅读:1691
聚划算
    当前建筑业正在迅猛发展,它所体现的不止是建筑外观的魅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建筑技术和质量的提高;从这个基础上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的提高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多大的益处。同时,它也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出了问题的,不仅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秩序带来影响,同时,还有可能给建筑业的发展史上抹上一道黑迹,所以,我国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02年制定),就是为了避免以上事情的发生。
    我们推行的是中国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具有中国特色,是现代化的,博采众长, 洋为中用,具有实效,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它的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攻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问题的诸因素查找出来,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还是同样可以看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出现,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我们必须引以为重视的。
    (1)人为因素
    做为工程建设主体之一的决策者、管理者、指挥者和施工操作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在工程建设中,把人做为控制对象,是为了避免产生失误;把人做为控制的动力,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包含了个人执业资格及单位的从业资质两方面内容。严格执行经营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2)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水电暖通设备等。工程的特点是:上道工序将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其间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如果质量问题有所表现,则往往是较为严重且难于补救,或产生费用过高。工程材料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 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在材料上首先选择质优价廉、信誉高的生产厂家和供货方;其次是加强对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进场关;第三是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特别应该优先选择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材料和厂家,落实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推行的建设工业产品准用证制度。第四是对材料质量进行跟踪,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3)“方法”
    方法指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工艺对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如钢筋的连接,以前有搭接,后来出现了焊接,大大地提高了质量。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离散性大。采用集中搅拌站(或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而且施工性能发生极大的改变。结合每一个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和施工机具
    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术,是质量控制应该考虑的必要条件。当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新、精度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机械才有可能进行施工,有些工程项目要借助专业化的设备,否则很难胜任和开展此项工作,更不要说保证质量。
    (5)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自然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督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以及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等,整个流程中任何环节均不容忽视否则将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施工质量控制的作用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为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操作工艺、环境变化、机械设备磨损等变化,都可能最终导致质量变异而最终造成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显得极为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降低成本使项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图纸会审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前必须认真查阅以了解设计意图,会审时不应简单审查图纸中的差错,还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和投资控制。在某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本身符合规范,但受到工期、施工工艺投资控制等因素影响,要顺利完成工期目标和保证施工质量,还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设计图纸既能满足规范,又有利于施工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要素,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对它们进行控制,包括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等环节,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以及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需按规定进行复试,对容易发生破碎、潮湿、变形、污染的材料,在运输、堆放、安装环节也应进行控制。
    其次,分项工程严格按规程施工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控制重点是严格按规范和规程进行施工,并严格工序控制,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消除事故隐患。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故控制应贯穿于其全过程,并重视产品保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根据工程项目和施工人员素质而定,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装饰工程中的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至于施工薄弱环节,当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施工人员通常缺乏经验,故对其质量应重点进行控制,同时对于一些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如轴线和钢筋偏位、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准确或有灰渣、砌体粘结差、预制板轧缝或渗漏等应重点进行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技术改进与创新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除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外,还必须改进施工设备,信息和检测技术等,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材料试验和抽检对于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随机检查,较灵活且不受时间限制,可及早发现问题和进行整改,抽检频率不受限制,故若条件许可则应加强抽检管理。
    除此之外,隐蔽工程验收对所有隐蔽项目均须进行全数控制,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其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要重视某个“点”或“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程质量不仅是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管理是通过人来掌握的,如忽视了对工程质量和信誉切切相关的以人为本的技术质量创新——即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必然造成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的技术质量创新,提高人的工作质量,通过管理创新,使建设工程企业具有动力、凝聚力。形成强大潜力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安全、财产的损失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一定要严格的把好施工质量这一关。现在,这些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通病了,所以,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和减小损失,那么就会酿成大祸,不但会发生上面提到的损失还会给我们建筑业的发展带了不必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就更要去努力去发展本国的建筑业,不要让外国的建筑企业占领了我国的建筑市场,使我国的建筑企业无法立足本国,那么我国的建筑企业将会走向低谷,成为“落日企业”。我国的建筑业也将成为“末日行业”——每个建筑人的悲哀!这样的后果是我们每个建筑人都不愿意看到。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建筑业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梦想!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作者:程小军 姜琦)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