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3/29 阅读:1711
聚划算
来源:中国工程教育网 时间:2010-03-29 点击:

  摘要: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文章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常见的手段及其效应,提出对不当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盈余管理效应;盈余管理规范

  一、盈余管理效应分析

  (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实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有的母子公司通过托管经营手段,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经营,收取固定回报,这样上市公司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反而因此获得一些利润;或者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将稳定、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由上市公司托管,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等等。

  (二)利用巨额亏损进行盈余管理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则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主要动机是为了应对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在我国,公司上市相当不易,若被终止上市,对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遭受损失。因而,通过实施盈余管理以尽可能避免亏损或连续3年亏损,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现实选择。一些巨额亏损公司的真实亏损可能远低于其报告亏损。上市公司会尽力避免连续几年亏损,往往在首次报告亏损的年度将亏损做大,以便“轻装上阵”,有利于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而在权责发生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摊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谨慎性原则的结果,是现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后,公司为避免第3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时,就会广泛采用“巨亏”的办法,以使公司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以后期间却出现反弹。

  (三)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会计是目前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应对应收账款,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8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上述资产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方法是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费用或损失,当已计提准备的资产价值回升时,相应地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冲减当期的费用或损失。而对资产实际价值的判断有很大的弹性,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判断,对无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判断,对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和市价的判断等。这就为企业管理者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四)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

  1、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即将后期的利润提前确认,使企业当期利润得以提高,企业将容易筹集到资金。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2、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也有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达到。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使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企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若能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4、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从有效契约论的角度说,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订约成本的,而且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重新谈判成本。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力,对于维护有效合同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