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中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5/6 阅读:1643
聚划算
来源:中国工程教育网 时间:2010-05-06 点击: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成熟和完善起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开始被环保界人士引入我国。国内学者在定义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不相同。2004年9月27日,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马凯同志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讲话,其中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而言的。线性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方向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循环经济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方向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再利用”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资源化”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原则,这三个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筑业的必然选择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GDP中,有5.6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是靠建筑业来实现的。同时,建筑业又是我国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由于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技术特性决定了建筑业必然是钢材、水泥、平板玻璃、木材等物质资源的直接消耗大户。就能源消耗来讲,建筑耗能和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虎,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住建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房屋面积16~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因此,建筑业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规划设计、建材、建筑机械、建筑施工、拆除等各环节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规划设计方面,要考虑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高度和谐,提高建筑物生命周期,尽可能减少土地和其它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设计出建造和使用阶段都达到节能要求的绿色建筑。建材工业方面,要大力发展保温、节能、可回收建材,发展建筑钢结构。建筑机械工业要研制节能高效、一机多用的施工设备。施工企业要在满足功能、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依靠先进技术降低材料、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回收利用施工中产生的碎砖块、混凝土、砂浆等废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在建筑物报废拆除阶段,采用人机混合拆除方式,尽量保持材料的完整,使其能够被再利用,并在原址利用废弃物加工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等低等级建材。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