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爆破挤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文件编号 |
1292 |
软件语言 |
简体中文 |
运行环境 |
Win98, Win2000, WinXP |
文件大小 |
3635K |
整理日期 |
2010/12/6 |
下载次数 |
905次 |
下载地址 |
点击下载(登录后才可以下载) |
更多道路桥梁隧洞施工组织设计详细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2.1.1 工程名称
* * * * * 公路K 8 + 3 6 5 m ~ K 8 + 7 9 5 m 段施工组织设计。
2.1.2 工程地点
本工程位于***乡。
2.1.3 建设单位
* *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2.1.4 设计单位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1.5 工程规模
本项目为K 8+ 3 65 m~ K8+ 79 5 m 段的路基,挡墙及护坡, 路堤工程总长430m。
2.2 工程结构
2.2.1结构设计型式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型式采用复合斜坡式断面。斜坡式路堤总长4 30 m,堤顶高程+7 m,堤顶宽度17 m ,路堤内外侧边坡均取1:1 . 5,泥面以上设宽度为8 m 的平台,该平台边坡坡比为1: 0 .8。堤身内外侧+2m 高程以下为抛石棱体,抛石棱体采用较新鲜完整的中风化岩;平台以上采用丁砌条石护面,路面采用抗折4 . 5 M p a 砼面.典型断面图如下:
2.2.2结构设计特点
本工程位于开敞式海域, 软基厚度大, 陆抛石量大。
2.3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规格 数量
1 堤心石总量 m3 10~100kg 100000
2 爆破排淤填石量 m3 10~200kg 304000
3 棱体块石 m3 20~300kg
4 大块石理坡 m3
5 路面混凝土 m3 4.5MPa
6 级配碎石 m3
7 石屑水泥稳定层 m3
2.4 工期要求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3 6 0 天。
2.5 质量要求
按照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 T J 2 2 1 — 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 T J 0 7 1 — 9 8 ), 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2.6 施工条件
2.6.1 对外交通
场外道路已通, 场内道路根据施工整体要求由我方自行解决。
2.6.2 场地条件
施工场地根据现场考察,场地基本满足工程施工的场地需求,足够布置设备停放、修理车间及炸药库等等。
2.7 自然地质条件
2.7.1 潮汐
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半日潮型,本工程区潮位特征值如下表。
实测最高潮位 4.541m 100 年一遇高潮位
实测最低潮位 -4.209m 50 年一遇高潮位
最大潮差 8.14m 25 年一遇高潮位
最小潮差 2.09m 100 年一遇低潮位
平均高潮位 50 年一遇低潮位
平均低潮位 25 年一遇低潮位
平均潮差
2.7.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道路K8+365m~ K 8+795m 软基段位于福建省***碧里乡,东侧为将军帽山体,西侧为鸡母鼻山体.工地地貌处于海湾沉积与残积台地交界地带,局部为冲积洼地,绝大部分潮间带沿岸地段,其上分布滚石、卵石, 向海延伸至潮下带, 拟建路堤潮间带沿岸地段为滨海滩涂。滩涂面高程为-2~+ 1 . 9 8 m, 除潮间带沿岸一线地段地形坡度较大外, 其余一般较平坦。
2.7.3 工程地质状况
拟建场地基岩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冲海积层,岩性为淤泥、亚粘土、角砾等;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凝灰熔岩, 据拟建工程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按其成因时代及岩性等可分为6 个工程地质层。现将各岩( 土) 层的分布、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于后:
① 、淤泥( Q4 m - p l ):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钻孔揭露厚度3. 1 ~1 5 . 3 0 m ;
浅灰、灰色, 饱和; 呈流塑料状。该层属高压缩性、高灵敏度软弱土, 力学强度低。
② 、淤泥混砂( Q3m-pl): 晚更新统冲积层; 灰、深灰色, 主要由中、细砂及淤泥混合而成, 砂粒呈次棱角状, 含淤泥一般为4 0% ~ 6 0 % ; 含腐殖质,具腥臭味; 饱和; 该层标贯实测击数1 ~ 3 击, 呈流~软塑状, 属高压缩性、高灵敏度软弱土, 力学强度低。
③ 、角砾( Q3p l): 晚更新统海陆交互层; 揭露厚度7~ 1 0 . 3 m , 灰、灰褐色, 主要由砾、粗粒组成, 级配较差, 颗粒均呈次棱角状; 局部卵粒含量较多,相变为卵石,卵石最大直径约为6 c m;饱和;该层标贯实测击数1 4~ 4 0击, 呈稍~中密状, 属中压缩性土, 力学强度较好。
④ 、强风化凝灰岩( r53( 2)): 为燕山期混合凝灰岩风化; 揭露厚度0 . 2 0 ~ 1 8 . 2 0 m ,褐黄、灰白色,主要成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组成,部分长石已风化成粘土矿物, 原岩结构形态清晰可辨; 岩芯具散体状结构, 呈砂砾状, 手捏易碎散, 局部下部具碎裂状结构, 岩芯呈碎块状, 手折可断; 标贯击数大于5 0 击或反弹,压缩性低,力学强度较高,但长时间泡水可软化。
⑤ 、中风凝灰岩( r5 3( 2)):为燕山期混合凝灰岩风化;zk 1 ~ z k1 0 及B Z K6有揭露, 揭露厚度0 . 1 0 ~ 3 . 1 0 m; 褐黄、灰白、青灰色,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 沿裂隙面长石见有风化迹象; 岩芯一般具块状结构, 局部具碎裂状结构, 锤击声稍脆; 金刚钻进进尺缓慢, 伴有剧烈拨钻声, 力学强度高。
⑥ 、微风化凝灰岩( r53( 2)): 青灰色,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揭露厚度5— 5.6m。
2.7.4 地震效应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拟建工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 度区, 地震动峰值为0 . 0 5 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抗震不利地段。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3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9
第四章 施工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 13
第五章 施工总体安排和工艺流程 19
第六章 工程开工准备 25
第七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34
第八章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87
第九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措施 100
第十章 质量保证体系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