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大岭山镇环城大道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文件编号 |
1281 |
软件语言 |
简体中文 |
运行环境 |
Win98, Win2000, WinXP |
文件大小 |
3109K |
整理日期 |
2010/12/6 |
下载次数 |
1106次 |
下载地址 |
点击下载(登录后才可以下载) |
更多道路桥梁隧洞施工组织设计详细说明
第二节 工程概况
(一) 地理位置
大岭山镇环城大道,起于厚大路,跨越东莞市大岭山镇多个村落,终于连马路,中间与107国道相交,由东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终点里程桩号为K4+980.932,里程4.981km。
(二)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本路段所处地段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南支流的冲积平原地带,路线总的走向是由厚大路至连马路,地势平坦,全路段海拔高程在14.404~33.6m之间,以水塘、水稻田、旱地为主,其次为山岭及河流冲积阶地,路线大多沿冲积平原布设,局部翻越山岭、河流,主要植被为灌木、竹林和果树等,少量为水稻和蔬菜,大部分植被已完成,无水土流失现象,地面河沟较为发达。
2.气象
本标段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温差小,雨量充沛,湿度大。全年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约0℃。年均日照1702小时,年均无霜期332-350天。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旱灾、低温和台风,降雨集中在4-9月份,占80%,尤以4-6月份较为集中,通常占全年降雨量的30-40%,暴雨则集中在7-9月份,全年约1-4次。
主导风向,全年4-8月份为南、东南风,其余月份为北、东北风,风力一般在1-3级左右(台风天气除外)。
3.道路工程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情况
路线穿越地区为山岭坡地,冲积阶地,上部地层主要为残坡积层,其次为冲洪积层,除局部淤泥质土外,均有一定的强度,适宜作天然路基。沿线出现的不良地质,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总观区域地质,断裂构造稳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水文地质
路线经过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沿途地面水系发达,主要有河流及其支流,其次为一些沟渠及鱼塘等,地下水广泛分布,水位较低,由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湿地、滩地水组成。冲洪积层富水性较好,而残坡积层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补给,其动态变化规律受大气降水和河水控制。沿线部分地质为不良土,水质为重炭酸型,对砼有弱腐蚀性。
(三) 工程规模
本合同段路线设计等级为平原小丘区城市I级主干道,路基宽度120m,主要的工程量有挖土方13.8万m3,填土方67.6万m3,水泥稳定石屑基层170400 m2,C35砼面层164430 m2,花岗岩侧铺9962m,花岗石平铺19924 m2, 中桥5座,涵洞8道,雨水混凝土管道铺设7994 m,污水混凝土管道铺设7994 m。
(四) 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城市I级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主道60km/h,辅道30km/h
3.平曲线半径:主道最小半径R=650m,辅道最小半径R=40m
4.纵坡:最小0.3%,最大0.8%
5.道路设计荷载:标准轴载BZZ-100KN
6.路面结构:刚性路面结构
7.道路横坡:主车道采用直线抛物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1.5%,人行道及自行车道横坡2.0%。
8.道路设计年限:15年
9.桥涵设计荷载:汽超—20,挂车—120
10.抗震设防起点:7度